三、实用基础:全株入药的“功劳库”
其名称的根基在于全株可入药且功效多样:
根:清热解毒,治痢疾、咽喉肿痛(《福建药物志》)
茎(功劳木):泻火解毒,疗目赤、肠炎(《饮片新参》)
叶:滋阴清热,抗肺结核、感冒(《南京部队常用中草药》)
果(功劳子):清虚热,调治带下、淋浊(《浙江本草新编》)
古人总结其“一株十用”,故以“功劳”誉之
四、民间认知:药效卓著的“植物卫士”
在民间实践中,十大功劳被广泛应用于:
抗感染:煎剂抑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
疗伤疾:外用治烫伤、湿疹,内服调肺痨、肝炎
日常保健:畲族等民族以叶煮水止咳,根磨粉止泻
多重功效叠加,使其成为百姓心中的“健康守护者”,名称承载了民众对其实用价值的集体认可
五、文化心理:语言艺术与象征升华
别名印证价值:民间称其为“土黄连”“刺黄柏”,因其木质黄色、味苦似黄连,凸显药性类比名贵药材
名称的传播力:霸气名称便于记忆与传播,强化了其在中医药文化中的地位,甚至成为园林绿化中的景观符号(如庭院“守护者”、林下“小精灵”)
总结
“十大功劳”之名,是古人对其“全株入药、十效俱全”的实用礼赞,更是中国文化“以数为吉”的哲学投射。它从清代典籍走入民间验方,从山野灌木变身城市绿篱,其名称始终承载着人类对自然馈赠的感恩与对生命韧性的敬畏。每一味药、每一片叶,都在诉说一个道理——真正的“功劳”,源于厚土,成于坚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