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初,安然公司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贸易商,似乎势不可挡。该公司花费长达十年努力说服立法者对电力市场解除管制,从加州到纽约都已成功。它与布什政府的关系保证其意见会在华盛顿被听取。其销售、利润和股票飙升。”A.贝伦森和小 R.A.Oppel,纽约时报,2001年10月28日[72]
2001年2月,财务总监里克·考西告诉预算经理们:“从会计的角度来看,这将是我们最轻松的一年。我们已将2001年收入囊中了。” [73] 3月5日,《财富》杂志登载Bethany McLean的文章《安然是否被高估?》质疑安然公司如何能维持55倍于市盈率的高股价。[74] 她认为,分析师和投资者并不确切知道安然究竟如何赚取收入。一位分析师建议她查看公司的10-K报告,在那里她找到了“奇怪的交易”、“不稳定的现金流”和“巨额债务”,McLean 是第一个注意到这家公司状况的。[75] 她发表文章前致电斯基林讨论她的发现,但他称她“不道德”,因为她不当地研究这家公司。[76] 法斯托告诉两名财富杂志记者安然不会透露收入详情,因为公司拥有超过1,200交易账簿交易各类商品,的确“......不想让任何人知道那些账簿里有什么。我们不想告诉任何人我们在哪里赚钱。”[74]
在2001年4月17日的电话会议上,后来的首席执行官(CEO)斯基林言语攻击华尔街分析师理查德·格鲁布曼,[77] 其在录音电话会议中质疑安然公司不寻常的会计实务。格鲁布曼抱怨安然公司是唯一一家不把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一起披露的公司,斯基林回答说:“好吧,非常感谢,我们感激......混蛋(Well, thank you very much, we appreciate that ... asshole)。”[78] 这成为许多安然员工间的内部笑话,嘲笑的是格鲁曼的明显干涉而非斯基林的冒犯,使用诸如“问为什么,混蛋”(Ask Why, Asshole)的口号,这是对安然公司官方口号“问为什么”(Ask why)的改编。[79] 然而,斯基林的评论使媒体和公众焦虑惊讶,因为他此前冷淡或幽默地鄙视对安然的批评。
到90年代末安然公司的股票每股80-90美元,似乎无人关注该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不透明性。2001年7月中旬,安然报告了501亿收入,几乎三倍于年累计,超过了分析师预期的每股收益3美分。[80] 尽管如此,安然公司的利润率稳定在适度的约2.1%,而且股价自2000年同季度起已下降超过30%。[80]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开始面临许多极为令人忧虑的事实。安然最近已经面临一些严峻的运营挑战,即经营新的一个宽带通信行业部门在后勤方面的困难,还有构建印度大型电厂Dabhol发电项目的损失。对其子公司安然能源服务在2000-2001年加州电力危机中作用的批评也越来越多。
“不存在会计问题,交易问题,储备问题,先前未知困难的问题。我想我可以诚实地说,这家公司可能处于有史以来最强大最好的状态。”2001年8月14日,肯尼斯·莱这样回答一位分析师。[81]
8月14日,斯基林宣布辞去CEO的职位,这是在其任职后仅仅半年。斯基林被晋升为CEO前,曾长期担任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斯基林表示离职是出于个人原因。[82] 观察家指出,在他离开前的几个月里,斯基林卖出了至少450,000股安然股票,获得约3300万美元(虽然他在离职时依然持有超过一百万股)。[82] 不过,担任董事长的莱使市场观察者相信斯基林离开后“公司的表现和发展前景不会有任何变化”。[82] 莱宣布他本人将重新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
然而第二天,斯基林承认他离职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安然步履蹒跚的股价。[83] 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的专栏表示,安然是放松管制和能源商品化所导致结果的例证。[83] 几天后,在一封给编辑的信中,肯尼斯为安然公司及其经营理念辩护:[84]
克鲁格曼最近对董事会目标的攻击似乎是在怀疑自由市场体系,这一体系委托人们做出选择并享受自己的劳动、技能、智慧和心灵的成果。他显然信任政府控制或赞助的垄断体系来为人们做出选择。我们不同意,不信任这些机构及其领导者的正直和真诚。
克鲁格曼先生引用的“金融化(financialization)”横行(加州电力市场)的例子,正是他所支持体系的产物,每一步都伴有积极的政府干预。事实上,加利福尼亚惨败中唯一的赢家是洛杉矶、太平洋西北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的政府拥有的公用事业。挥霍加州财富的灾难是出自少数人的监管,而非多数人的市场。
8月15日,谢隆·沃特金斯,企业发展副总裁,给莱发出一封匿名信,警告他公司会计实务的问题。信中声明:“我难以置信地紧张,我们会在一波会计丑闻中崩溃。”[85] 沃特金斯联系了一个在安达信工作的朋友,这位朋友起草了一份关于这位审计合伙人所指出问题的备忘录送给她。8月22日,沃特金斯与莱单独会见,给他一封长达六页的信以进一步解释安然的会计问题。莱问她是否告诉过公司之外的任何人,然后发誓说公司的法律事务所会 Vinson & Elkins 会审查这些问题,但她认为使用法律事务所存在利益冲突。[86][87] 莱向其他高管征求意见,尽管他们想解雇沃特金斯(德州没有保护公司检举者的法律),他们决定不这么做以防被她起诉。[88] 10月15日,Vinson & Elkins 宣布,安然公司在其会计实务中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因为安达信已经批准了其中每一个问题。[89]
投资者信心下降
编辑
一些东西正在与安然的状况一起恶化。—纽约时报,2001年9月9日。[90]
到2001年8月底,公司股价仍在下跌,莱任命安然批发业务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格雷格·华里(Greg Whalley)和马克·弗雷沃特(Mark Frevert)董事长办公室的职位。一些观察家认为安然的投资者非常需要安慰,不仅因为该公司业务难以理解(甚至是“难以辨认的”),[90] 也因为很难恰当地描述财务报表中的公司。[91] 一位分析师表示,“对于分析师,确定[安然]在哪个给定季度赚钱、哪个季度赔钱真的很困难。”[91] 莱承认安然的业务非常复杂,但断言分析师“永远不会得到他们想要的所有信息”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他还解释说业务的复杂性主要源于税收策略和仓位对冲。[91] 莱的努力似乎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到9月9日,一位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评论,“[安然]股票在阴云下交易。”[90] 斯基林的突然离职与安然会计账簿的不透明性使华尔街很难进行评估。另外,该公司承认反复使用“关联交易”,其中一些人担心这可能过于容易用来转移可能出现在安然自己资产负债表上的损失。这项技术一个尤其令人不安的方面是那几个“关联方”实体已经或正在被CFO法斯托所控制。[90]
2001年911事件后,媒体的注意力从安然和它的麻烦上转移开来;不到一个月后,安然宣布其打算开始出售其利润率较低的资产以支持天然气和电力行业的核心业务。该政策包括将波特兰通用电气出售给另一家俄勒冈州公用事业,西北天然气,换取约19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并有可能出售其在印度Dabhol项目65%的股份。[92]
重组损失与监管部门调查
编辑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宣布必须重述其1997到2000年的财务报表以更正会计违规。对此期间的重述使收入减少6.13亿美元(或报告利润的23%),使2000年末的负债增加6.28亿美元(报告负债的6%,报告权益的5.5%),使2000年末的权益减少12亿美元(报告权益的10%)。[26] 此外,一月份斯基林曾断言宽带部门价值35亿,这种说法也不可信。[93] 一位标准普尔的分析师说,“我认为没人知道宽带业务值多少。”[93]
安然公司的管理团队声称损失主要是由于投资亏损和一些费用,比如花费1.8亿美元重组陷入困境的宽带业务部门。在一份声明中莱透露,“彻底回顾我们的业务后,我们决定花这些费用来扫清问题,它们已影响到我们的核心能源业务的表现和盈利潜力。”[93] 一些分析师感到不安。高盛分析师大卫·弗莱舍(David Fleischer)此前被称为“该公司的最坚定支持者之一”,断言安然管理层“......失去了信誉,必须自责。他们需要说服投资者这些收入是真实的,公司是真实的,而且增长会得以实现。”[93][94]
法斯托于10月22日向董事会透露,他管理LJM有限合伙企业时从补偿安排中赚取了3000万美元。那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宣布正在调查安然的几笔可疑交易,将之描述为“业内人士所见过的最不透明的交易”。[95] 其后安然的股价一天内下跌至20.65美元,跌幅为5.40美元。安然试图解释数十亿美元的费用并使安抚投资者,在披露中提到“份额固定的无成本区间协议”,“消除现有限制性远期合约应急性的衍生工具 ”,以及用来“对冲某些商业投资和其他资产”的策略。这些令人费解的用语让许多分析师感到对安然如何管理业务一无所知。[95] 关于SEC的调查,董事长兼CEO的莱说,“我们会与SEC充分合作,并期待有机会平息对这些交易的关注。”[95]
两天后的10月25日,尽管他之前作出保证,莱将法斯托免职,理由是“我与金融界继续讨论,明白了需要更换安迪担任CFO来恢复投资者。” [96] 然而,随着斯基林和法斯托离职,一些分析师担心,了解这家公司的行为会更加困难。[96] 安然股价目前是16.41,比一周多以前跌去了一半。[96]
10月27日该公司开始回购其所有商业票据,总值约33亿美元,意在平息投资者对安然现金供应的担忧。安然通过耗尽其在几家银行的信贷额度为回购融资。虽然其债券评级仍被认为是投资级,其债券以略低的级别交易,使未来销售成为问题。[97]
这个月末,一些投资者开始严重关注安然可能存在的对会计规则的操纵;然而,无法基于安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进行分析。[98] 业内分析人士担心安然是下一个长期资本管理公司,1998年这支对冲基金的破产几乎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崩溃。安然的巨大存在使一些人担忧其破产可能带来的后果。[72] 安然高管现在只接受书面形式的询问。[72]
信用评级下调
编辑
2001年10月底安然的主要短期风险似乎是其信用评级。据说那段时间穆迪和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中的两家,计划审查安然可能的评级下调。[72] 这样的下调将迫使安然发行数百万股的股票,以偿还其担保的贷款,这会进一步减少现存股票的价值。此外,各个公司都开始审查其与安然现有的合同,尤其是从长期而言,安然的评级降至投资级以下时可能妨碍未来交易的那些合同。[72]
分析师和观察家继续抱怨正确评估一家财务报表如此隐秘的公司的困难和不可能性。一些人担心,在安然除了斯基林和法斯托没人能完全解释多年的神秘交易。“你把我弄糊涂了”,2001年8月下旬莱在被问到安然业务的细节问题时如此回答担忧的分析师。[72]
10月29日,对安然可能现金不足的担忧不断增加,有消息称安然正寻求10到20亿的银行融资。[99] 第二天,穆迪正如人们所担心地下调安然的信用评级,从Baa1降至Baa2,比垃圾级高两级。标准普尔也下调安然评级至BBB+,与穆迪相同。穆迪还警告会下调安然的商业票据评级,其后果是可能阻止公司获得进一步融资以保持清偿能力。[100]
11月初,SEC宣布目前正在进行正式调查,对安然公司与“关联方”交易的质疑引发了此次调查。安然公司的董事会也宣布将委托一个特别委员会调查这些交易,由William C. Powers,得克萨斯大学法学院院长主持。[101] 第二天,纽约时报一篇社论要求“积极地”调查此事。[102] 11月2日安然能够确保来自跨镇竞争对手Dynegy额外的10亿融资,但这一消息没有得到普遍赞赏,该笔债务是由该公司宝贵的北部天然气(Northern Natural Gas)和跨西部管道(Transwestern Pipeline)的资产担保的。[103]
Dynegy公司提出收购
编辑
消息人士称安然正计划未来更充分地解释其商业行为,作为重建信心的姿态。[104] 安然股价现在是7美元左右,因为投资者担心其无法找到买家。
收到一系列的拒绝之后,安然的管理层显然找到了买家。总部设在休斯敦的Dynegy公司董事会11月7日深夜投票同意低价购入安然80亿美元的股票以收购安然。[105] 雪佛龙德士古公司(Chevron Texaco)那时拥有约四分之一的Dynegy股份,同意提供给安然25亿现金,先付10亿,剩下的交易完成时付清。Dynegy公司也将被要求承担近130亿美元债务,加上其他迄今为止被安然管理层神秘商业行为阻隔的债务,[105] “隐藏”债务可能高达100亿美元。[106] Dynegy和安然于2001年11月8日确认交易。
评论家注意到Dynegy和安然企业文化并不相同,并评价了Dynegy公司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沃森(Charles Watson)的“有话直说(straight-talking)”的个性 。[8] 有人怀疑安然的麻烦并不仅仅是会计天真的会计误差的结果。[107] 到11月,安然公司宣称10月披露的超过十亿的“一次性费用”实际上应该是2亿,其余部分仅仅是对休眠账户错误的修正。[108] 许多人担心还有其他“错误”和重新声明没有披露。[109]
安然收益的另一大调整在11月9日宣布,使1997-2000年报告收益减少5.91亿美元。这些费用据说来自两家特殊目的合伙企业(JEDI 和 Chewco)。更正使1997会计年度的利润基本上消失,其他年份也显著减少。尽管有这份披露,Dynegy公司依然宣布它打算收购安然。[108] 这两家公司都被认为急于获得穆迪和标准普尔对这次收购的正式评估,以便了解收购完成对Dynegy和安然信用评级的所有影响。另外,反托拉斯法监管限制可能会导致资产剥离,以及对一些观察员来说安然和Dynegy企业文化截然不同两点也引起关注。[106]
两家公司都积极推动交易,一些观察家满怀希望;沃森被称赞正在尝试创建能源市场上最大的公司。[109] 当时沃森说道:“我们觉得[安然]是一家非常可靠的公司,有充足的能力承受未来几个月发生的一切事情。”[109] 一位分析师称该交易为“弥天大谎[...]一笔财务上极好的交易,肯定会是战略上的好交易,而且为安然的资产负债表提供了立即支援。”[110]
然而信用问题正变得愈发重要。收购公开之后的那段时间,穆迪和标准普尔都将安然公司的评级降到只比垃圾级高一级。如果公司评级低于投资级,存在信贷额度的减少或消失,其与竞争对手交易的能力就会严重受限。[109] 电话会议中S&P断言安然不会被收购,标准普尔将其评级降至低BB或高B,评级处于垃圾级范围内。[111] 此外,许多交易商限制与安然接触,或者完全停止与之开展业务,他们担心会有更多坏消息。沃森再次试图做出保证,在一次演示中向投资者表明“安然的业务不存在任何差错。”[110] 他也承认因为莱和其他高管在危机前几个月卖掉了数亿美元的股票,可能需要采取补偿性的措施(以更多股票期权的形式)来缓解许多安然员工的敌意。[110] 一项披露显示莱,其已“名誉扫地”,[112] 坚持在Dynegy收购后收取6000万的变更控制费,而许多安然员工明白他们主要基于安然股票的退休账户已经完全毁了,因为股票一年内下跌了90%。这更使无助于缓解局势。安然公司所拥有的一家公司的高级职员表示:“有一些夫妻双方都在这里工作的失去了80到90万美元。这几乎消灭了每个员工的储蓄计划。”[113]
沃森向投资者保证安然业务的真实本质对他来说一清二楚:“我们很安慰没有另一只靴子掉下来。如果没有靴子,这会是一笔好得惊人的交易”。[111] 沃森还说,单单安然的能源业务部门就值Dynegy为整个公司出的价了。[114]
到11月中旬,安然宣布计划出售约80亿业绩不佳的资产,以及一项为维持财务稳定性缩减业务范围的计划。[115] 11月19日安然暴露出更多处于危机状态的证据。十分紧迫的是该公司2002年底有90亿债务需要偿还。这些债务“远远超过”其可用现金。[116] 维持其偿付能力的措施也不保证能成功,特别是资产出售和债务再融资。安然在一份声明中透露“这些问题的不良后果很可能对安然公司继续作为一家企业的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16]
两天后,11月21日,华尔街对Dynegy是会继续进行这次收购还是寻求彻底重新谈判深表怀疑。而且安然在10-Q文档中透露几乎所有最近借来购买其商业票据的钱,大约50亿,仅在50天内就会耗尽。分析家们对此感到不安,特别是因为据说Dynegy也不知道安然使用现金的速度。[117] 为了终止收购提议,Dynegy需要合法地证明交易条件存在“重大变化”;11月22日接近Dynegy的消息人士认为最新的披露已经构成了充足的依据。[118]
SEC宣布其已对安达信提起民事欺诈诉讼。[119] 几天后,消息人士称安然和Dynegy正在重新谈判协议条款。[120] Dynegy现在出价40亿而非之前的80亿收购安然。观察家表示确认安然哪一项业务营利很困难,如果真有这样的业务的话。有报道描述业务向安然的竞争对手大举转移以降低风险暴露。[120]
破产
编辑
从2000年8月23日(90美元)至2002年1月11日(0.12美元)安然公司的股票价格(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原股票代码:ENE)。由于股价下跌,股东损失了近11亿美元。[3]
2001年11月28日,安然公司两个最坏的结果应验了:Dynegy公司单方面取消提出的收购,安然的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沃森后来说,“最终,你没能把它[安然]给我。”[121] 该公司没有现金进行运作,更不用说偿付巨额债务。其股价在当天交易结束时降至0.61美元。一位评论观察家写道:“安然现在是完美金融风暴的简写。”[122]
安然公司的债权人和其他能源贸易公司遭受了几个百分点的损失,这被认为是系统性后果。一些分析师认为安然的崩溃显示了后911时代经济的风险,鼓励商人尽可能锁定利润。[123] 现在问题变成了如何确定市场和其他交易商对于安然崩溃的总风险暴露。早期估算为187亿美元。一位顾问说:“我们真的不知道谁会受到安然信用的影响。我告诉我的客户要做最坏的打算。”[124]
安然估计有约230亿的负债,包括未偿债务和担保贷款。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看起来尤其会因安然公司破产而损失惨重。另外,安然许多主要资产已抵押给贷款人以担保贷款,导致有人怀疑无担保债权人和股东在破产程序结束后是否还能得到任何东西。[125]
安然的欧洲公司于2001年11月30日申请破产,两天后的12月2日寻求破产法第11章的保护。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事件(在翌年被世通公司破产案超越),并导致4000人失业。[3][126] 安然申请破产当天,员工被告知要收拾随身物品,并被要求在30分钟内腾出大楼。[127] 15000员工中近62%的储蓄计划依赖安然股票,2001年初售价83美元,现在几乎一文不值。[128]
在对安然公司的会计业务中,安达信草率而无力。但那正是安然想要的。事实上,即使他们愤怒地相互指责,他们两个也相当般配。伯大尼·麦克莱恩(Bethany McLean)和彼得·艾尔金德(Peter Elkind),《房间里最聪明的家伙》。[129]
2002年1月17日,安然解雇了其审计师的安达信,理由是其会计建议和对文件的销毁。安达信反驳说,安然破产时它与这家公司的关系就结束了。[130]